(资料图片)
中华开国五千年!五千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岁月如歌,往事如烟。沧海桑田,能承载这一切的只有这古老而历久弥新的古城-----西安。曾几何时,在西安这块土地上矗立过多少座宏伟的城池宫殿。秦阿房宫、汉长安城、隋大兴城、唐长安城。。。。。。随着战火的反复洗礼,朝代的兴衰更迭,宫殿万间都飞灰湮灭。今天,各位朋友,我将带领您参观现存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军事城堡-古城西安的标志建筑明西安城墙。城墙,城市的围墙。中国历来就是以农业为基础,土地,对于统治者来说至关重要。一旦统治者占有土地,便建起高大的围墙,即封疆建国。后人称之为“封建王朝”。老百姓在城里保持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在冷兵器时代,高大坚固的城墙有效的起到了抵御外来侵略的作用。今天,当我们从它下面幽深的券洞进入城墙,在登城马道上拾级而上,是否能感受到千年岁月里,曾经的金戈铁马、战鼓雷动、喊杀震天的攻城场景?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西安明城墙。这里是城墙的正城门—明朝的城墙南门永宁门。我们进入城门后,来到一个方形的,四周由高大城墙环绕的城池—瓮城。古代发生战争时,由于城墙整体是由黄土,石灰、糯米汁混合夯筑而成,坚不可摧,高不可攀。而城墙上又有数不清的守城士兵以弓箭等武器护卫防御,所以,想要攻克城墙,进入城市,就必须找到它的薄弱环节。那么,只有城门,是木头修建的,因此敌人在攻城时,往往都会在城门这里,加大兵力,试图攻克。木头城门最怕的就是火,我们看电视、电影,古代战争中,常常会使用火来进攻城门。有一个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就是在火攻时,燃烧倒塌的城门使护城河里的鱼都跟着遭了殃。如果一旦敌人火攻有效,城门倒塌,敌军一拥而入。这是,他们就会来到这里—瓮城。四周是高高的城墙,高达12米,无处躲藏,无处可攀。这时,守城的士兵就会从城墙上万箭齐发,瓮中捉鳖。这里消灭敌人更容易。这里,也是城市守卫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再被敌人攻陷,那么就只能与敌人展开巷战了。登上明城墙的南门,视野开阔。城墙浑然厚实的墙体向着东、西方向迤逦绵延。早在1300年前,这里是唐代的长安城。当时,长安城的面积是84.1平方公里,由外郭城、皇城、宫城三城结构组成。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则是在唐代城墙皇城的基础上向东、向北扩展了三分之一的面积修建而成的。这座城墙在当初修建的时候是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即石灰、黄土和糯米汁。陕西地区的黄土黏性很强,沙石含量少,在里面添加石灰可以有效的防止墙体受潮和虫子在墙上筑洞,糯米汁使整个墙体在干燥后浑然一体,像混凝土一样非常结实。为了防水,明代中期在城墙表层上又加了一层砖,清代又加了三层砖。这座城墙总长度13912米,面积约为9.04平方公里。南北城墙长约4000米,东西城墙长约2000米,所以这座城墙是长方形的。上宽15米,下宽18米,高度只有12米,厚度大于高度,可以说是固若金汤。每隔120米,可以看到这样突出的部分,这叫“敌台”,敌台上面有敌楼。在古代,弓箭的杀伤力为60米,每隔120米设敌台就是组成一个三面夹击的火力网进行阻击敌人,没有死角,改被动为主动。公元1369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一员大将徐达从山西入陕,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从第二年开始一直到1378年,经过8年的时间,便建起了这座军事城堡。1983年修复城墙时发现城墙的砖比一般砖要重很多,原来在烧砖的时候加了一些金属-----铅。在城墙对着城外的一侧,我们看到有许多的垛口,垛口一方面可以瞭望敌情,张弓射箭,一方面可以做为掩体,防止士兵暴露在敌人的弓箭手视线中。整个城墙上,一共有垛口5984个。而靠近城里的一面,没有垛口了,只有一个高度大约70公分的矮墙,叫女儿墙,是为了防止士兵在骑马奔驰和驾车行进时,从城墙上跌落的。女儿墙一侧,每隔60米,有一个沿着墙体向下泄洪的水槽。古代长安比今天降雨量大,为了防止雨水淤积在城墙上,所以明朝时修建了泄洪渠。所以我们看到城墙上面不是水平的,而是向内侧微微倾斜。这样下雨时,淤积在城墙的雨水就会从泄洪渠中流下去,进入城中。古代城里有供居民生活用水的供水渠,于是,城墙上的雨水就会从供水渠中进入城市供水系统。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是南门的正楼。明朝西安城墙一共有四座城门,每座城门上有三个城楼,由城外向城内,分别是掌管吊桥的闸楼、士兵射箭护卫城市的建筑正楼以及守城指挥官的指挥部-正楼。南门现在只保留下了正楼,南门的闸楼是我们维修城墙时,重新修建的。在中国古代,城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早晨,钟楼上的大钟敲响,城市的一天开始了。守城士兵听到钟声,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到傍晚时,鼓楼上的大鼓咚咚敲响,于是士兵们收起吊桥,关闭城门,于是城市就和外界隔绝开来。城墙,就仿佛是我们自己家庭的大门,保卫着我们家庭的安全和温暖。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战争始终如影随形,毁灭着文明,又开启着新的文明。所以,城墙做为重要的防御体系,在冷兵器时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城市必不可少的建筑。世界上各个国家,都修建了各种各样的城墙。著名的如中国的长城、耶路撒冷的哭墙、英国的哈德良长城、德国的柏林墙、以及现在还没有完工的以色列加沙地带的隔离墙。早在7000-8000年前,生活在陕西半坡的原始人为了防止外部落和野兽的入侵,在村落的周围修建了环绕村落的大篱沟,引浐河水入沟,形成了村落与外界的屏障。进出入村落,凭借的是一根木头做成的吊桥。可以说,这已经是城墙的雏形。在冷兵器时期,一城有一城的墙,一国有一国的墙。到秦始皇时,他统一六国后,将北方各国城墙不相连的地方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今天在外太空的宇宙飞船中都能看到的人类的建筑奇迹—万里长城。那么,既然中国古代每座城市都有城墙,为什么只有西安城墙为什么能保存的这么完整呢?首先,西安地处关中中部,历史上建都最多、影响最大,历代统治者都认为得关中者得天下。占据关中,就可以俯瞰中原,扼大西北进入中原之门户;其次,明初时西安地震不断,统治者朱元璋就认为自己并非真龙天子,而关中地区地下埋葬了72位帝王,每一个皇帝都是龙,龙翻身,就会地动。这样,江山就不稳固。所建这座城墙,就考虑到这些因素,有意把城墙、钟楼修建的异常坚固,压住龙气,使龙不能再翻身。西安城墙在守城的前年岁月中,曾经多次经历战争的侵害。其中,最残酷也是时间最长发生在1926年的西安围城之战。1926年初吴佩孚任命豫西军阀刘镇华为“豫陕剿匪总司令”,他用阎锡山提供的枪支弹药拼凑起一支号称10万的镇嵩军,将陕西国民二军击溃在河南。溃败士兵在返陕途中,凡操陕西口音的多遭土匪杀害。陕西军务督办、第10师师长李虎臣化装后从茅津渡口侥幸回到西安。镇嵩军则尾随溃军入陕,4月中旬,先头部队侵入临潼,西安危急。此时西安城内,李虎臣的兵力尚不足5000人。李虎臣星夜派邀请杨虎城共同固守西安,杨虎城进入西安,即开始长达数月的围城与反围城战斗。因杨虎城、李虎臣名字中都有“虎”,因而陕西老百姓也称西安保卫战为“二虎守长安”。刘镇华在连日急攻却均遭挫折,屡攻不下后,即采取长期围困的手段,妄想待到守军弹尽粮绝,迫使其不战自降。遂下令强拉民夫在西安城周围挖掘几十公里长、深达数米的战壕合围西安。围城期间,西安军民每天生活在枪林弹雨中。镇嵩军用尽一切办法破城,如:组织敢死队、架云梯、爬城、挖地道、凿涵洞、收买国民军官兵等。但都被守城官兵拼死打退,敌军一次也没有得逞。每逢有大的攻防战,“两虎”都同时出现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指挥作战,士兵在他们的激励下作战格外英勇守城的最大问题是粮食。关中号称八百里秦川,以产小麦为主。守城前一年,关中特大丰收,西安城里的商号和居民多有贮粮,粮商们囤积的更多,为坚守西安提供了一定保证。但原估计可维持城内10万居民和1万多部队需求5个月的粮食,因数万难民的涌入不到2个月就逐渐不继。三个月后,士兵就开始食用混合面。以后士兵口粮一减再减,不得不杀马飨军,李虎臣有一匹“黑老虎”的千里马也杀了充军粮,以激励士气。到后期,士兵们每天只能分到2两黑糖、4两烧酒。城内居民更为悲惨。城内一切油渣、酒类、中药材、皮革乃至树皮草根,只要能充饥的全都吃光。后来,可以取暖的木料、树木都烧得一干二净。曾亲历围城的赵文杰在《西安城坚守记》中描述:“10月中旬,突降大雪,居民饥寒交迫,饿死者与日俱增,有一天路毙的竟达数百人。街头可以看到倚门而立的、坐于墙角的、躺于路上的、均系饿死之人。入冬以后,更是饿殍载道,无人收埋。这时,西安已经没有狗了。(入夜)除城上间有火光外,城内一片漆黑,形同死城。”在西安军民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冯玉祥9月从苏联回到绥远。国民联军开始兵分两路解西安之围。双方血战40多天不分胜负。最后,国民联军派出奇兵绕过南山直捣韩森寨敌军司令部。那些日子,处在最困难时刻的西安军民甚至可以听到西北方向隆隆的炮声,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彻夜不眠。11月,镇嵩军全线崩溃,西安四门洞开,被围8个月之久的西安城解围。这次长达八个月的围城之战,西安城里的军人,居民以及难民,死伤多大数万人,占到城里人口的4分之1.这次反围城之战,炮火也对西安的城墙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当时国民政府也无力修葺,于是西安城墙就破破烂烂的一直保存下来。到了80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汽车不断增加,城墙的存在成了城市交通的阻碍。这是,在一次西安的人大代表会议中,许多与会代表提出应该象其它城市一样,把城墙拆除。这时,是当时的西安市长李铁民力排众议,坚持应该保留这一历史古建筑。于1983年开始,对城墙进行逐步修葺。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曾经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城墙下,城河边捡垃圾,做义工,这是许多出生在70年代的西安人共同的童年记忆。今天,西安城墙理了护城河,建好了环城公园,连同护城河成为三位一体的市民健身、纳凉的场所。人们穿梭其中,自如进出城里城外。在公园里看到有许多孩子在游戏、放风筝、玩滑板、打羽毛球。。。。。。在我小时候,经济不发达,孩子们的玩具很少,在城河边捉蛐蛐,在城河里捞蝌蚪。春天的城墙上,开满了各色的野花,夏天的城河边,接着长满刺得野枣,这里就是孩子们的乐园。愿这个世界上,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欢乐的、美好的童年。愿城墙这样军事色彩浓郁的建筑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渐渐淡化,成为孩子们、人民的乐园。中国是一个著名的文明古国,中国城墙修筑的历史非常悠久,城墙修筑的技术极为高超,城墙的类型极为丰富,城墙修筑的数量最多。若以城墙这种建筑类型来说,恐怕是世界许多文明古国难以相比的。但是城墙也是一道枷锁,牢牢的封闭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个性的发挥,让中国人生活在一种传统礼制的价值观中。人云亦云,让每一个人做事都考虑到别人是怎么想,别人会怎么看。思想长期的压抑下也就失去了创新能力:试想一个民族没有创新的能力怎么可能强大。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他们都曾想突破这道城墙,但其结果都非常的悲惨。旁边无数的高楼大厦,几乎要掩埋这历史留下的仅存的封建帝制的枷锁:城墙。但城墙现在只是文物而已,真正要拆除掩埋的是我们中国人心里的那道城墙,也就是几千年的中国封建思想的枷锁。岁月悠悠,城墙依然,已走过了一千多年,从大唐的辉煌走到了今天。历史是一面镜子,曾折射出多少沧桑巨变。也许从刚才环城公园传出的秦腔的吼声中还传播者古老的情感,我们静静的品味吧
关键词:
上一篇:老人疑因吸氢气死亡,去世前还在用氢水泡澡 养生馆称可抗癌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