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范进情节_儒林外史范进故事情节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7-03 14:47:03

1、范进中举故事讲述古代广东有一贫苦童生范进从20岁开始考秀才,理想是中举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直到34岁才中了秀才。

3、他的岳父胡屠户是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人,对女婿感到很不满意,在范进面前趾高气扬,粗野狂暴,范进也只是唯唯连声、低声下气。

4、好不容易在次年范进中了举人,他喜极而疯,后来又被岳父胡屠户一个耳光打醒了。

5、范进身边的人都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因此他因中举而升官发财了。

6、2、匡超人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

7、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

8、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9、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

10、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

11、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

12、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13、3、少年王冕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14、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

15、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16、4、周进中举: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17、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18、醒来以后,他嚎啕大哭,满地打滚。

19、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

20、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

21、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

22、扩展资料:一、作品鉴赏作品主题《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

23、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

24、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25、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

26、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27、2、艺术特色《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

28、虽然它一般被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与人们平常所说长篇小说的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

29、小说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30、有的人物上场表现一番以后,就不再出现,有的人物还再次出现,但基本上只是陪村性的了。

31、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它以明代为背景,揭露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整部小说有着统一的情节线索:第一回以王冕的故事喻示全书的主旨;第二至三十二回分写各地和各种类型的儒林人物;第三十三回以后,随着杜少卿从天长迁居南京,全书的中心便转移到南京士林的活动,并以祭泰伯祠为主要事件;最后以“市井四大奇人”收结全书,与第一回遥相呼应。

32、3、讽刺艺术《儒林外史》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

33、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

34、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

35、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36、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儒林外史》。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